冕宁红色文化厚重,是凉山唯一的革命老区县,也是红色基因世代相传的红色圣地。1935年,红军长征过冕宁,在彝海边刘伯承司令员与彝族果基家支头人果基约达(小叶丹)歃血为盟,使红军大部队顺利通过百里彝族聚居区,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宝贵的时间。“彝海结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首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翻开了中国共产党史、军史、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近年来,凉山州关工委、冕宁县关工委持续深化“长征精神”“彝海结盟精神”教育,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传递长征精神,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革命理想信念不断增强。
打造“两个基地”,发挥育人作用
“彝海结盟纪念馆”馆名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笔题写,保存着较多彝海结盟时的珍贵文物,见证了当年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汉彝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和少数民族同胞对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红色冕宁纪念馆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过凉山暨彝海结盟80周年而建,展示了冕宁各时期的革命历程。近年来,州、县关工委一直致力于打造好两个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依托乡村振兴、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和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建设,整合各成员单位资源,持续加强基地软硬件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提升基地育人效能。2016年12月,“彝海结盟”地和“红色冕宁纪念馆”被省关工委确定为首批“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张中伟等领导一行亲临冕宁为基地授牌,并调研指导关心下一代工作。2018年10月,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峰岩亲临“彝海结盟”基地调研青少年红色教育开展情况,亲切看望结盟新寨“一村一幼”的小朋友们。2021年6月27日,州委常委、组织部长、州关工委主任刘晓博在冕宁主持召开全州关工委主任(扩大)会暨关爱特殊困难儿童座谈会,其间组织全州关工委系统的领导和同志们到“彝海结盟”地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
开展“两项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多年来,由州、县关工委牵头,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和州五老志愿者协会及宣讲团,通过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的形式,深入开展以弘扬“长征精神”“彝海结盟精神”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自两个“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挂牌以来,全州各中小学共有超过6万人次青少年到基地集中聆听红军在冕宁的革命故事,瞻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让青少年们明白共产党为什么能,红军战士为什么行,中国为什么强大的深刻道理,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同时,州、县关工委和教育部门注重将“长征精神”“彝海结盟”精神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经常性教育,充分利用“青年大学习”“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团队课载体,组织全县617个团支部青年、1050个少先队中队参加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参学青少年5.4万余人。
着力“三个走进”,抓好立德树人
在每年雷锋纪念日、清明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暑期夏令营等重要时间节点,州、县关工委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及“五老”志愿者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走进乡镇(街道)、走进村组(社区)、走进学校(幼教点)“三个走进”活动,深入开展“长征精神”“彝海结盟精神”宣讲。八年来,共组织“三个走进”各类主题宣讲教育活动近500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近12万人次。同时结合我县编纂的《冕宁红军故事》《中国共产党冕宁历史》等书籍作为全县青少年本土党史国史教育读本,组织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党史我来讲、红色照我心”“中华魂(毛泽东伟大精神品格)”等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学党史、书精彩、传文明”征文、书画比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阅读红色故事、打卡红色基地、宣讲红色经典,将“长征精神”“彝海结盟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教育主线,注重用身边榜样激励青少年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努力锻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冕宁县关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