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艳丽)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五小学校以“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生态共建”为路径,构建起“理念引领、资源整合、分层培养、多元评价”的科创教育体系,创新“1234”科创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赋能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之路。
学生参与科创项目比赛。
以顶层设计锚定科创育人方向
◎明确育人目标,定位科创教育方向
确立“全学段覆盖、全学科融合、全学生参与”的发展思路,构建“普及奠基—培优提升—竞赛拔尖”的三级培养体系,将科创教育视为激发学生多元潜能、培育创新素养的重要途径。
◎支持资金硬件,打造优质科创环境
区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资助近10万元升级学校“小创客(3D 打印)”项目;积极协调捐赠10套KOOV机器人教育设备;陆续捐赠无人机套件、STEM教具等设备。
以多维路径夯实科创教育根基
◎激发科创兴趣,筑牢育人根基
设立“协同创新部”统筹科创教育工作,整合机器人、编程、无人机、STEM、3D打印等8大科创社团,实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兴趣启蒙到专业提升的贯通培养。打造“阅创课堂”,将阅读与科创实践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激发科学兴趣。
◎聚焦重点项目,推动科创普及
打造“创造节”“科技节”等品牌活动,每年活动设置创意编程、机器人擂台、科幻画展览、3D打印作品秀等10余个特色项目,涵盖艺术创作、工程设计、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深化梯队建设,提升科创能力
构建“普及课程(全员基础)—项目课程(特长发展)—竞技课程(精英培养)”三级梯度课程体系,通过动态评价分流,形成“基础+拓展+竞赛”的闭环培养链。竞技课程作为学校各项目校队的核心培养机制,采用差异化评价标准推动人才选拔。
以“1234”模式激活科创教育生态
◎一个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学校所有科创活动都围绕“激发个体潜能、培育创新素养”这一核心展开,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创教育中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两个抓手:师资建设与赛事驱动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提升教师科创素养。在赛事驱动方面,学校为学生搭建了“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国际级”五级赛事平台。
◎三级梯队:分层培养满足多元需求
学校开发了“STEM创意挑战”“Python编程入门”等特色课程,并将科创课程分为普及、培优、竞赛三个梯度,形成“基础+拓展+竞赛”的培养体系。
◎四种评价:多元激励守护成长足迹
日常表现评价,记录学生课堂参与、小组协作等表现;项目成果评价,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机制;赛事成绩评价,为获奖学生颁发“科创之星”荣誉证书并展示;综合素养评价,将科创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