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锋:四川省犍为师范学校附属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数学教师,四川省卓越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文/王世锋)办公桌第三层抽屉里,锁着个铁皮盒子。我最近整理东西时翻出来,掀开盖子的瞬间,水果糖的甜香混着旧纸张的气息漫出来——里面躺着半盒皱巴巴的糖纸,还有几张泛黄的奖状存根,最底下压着张折叠的信纸——这些,都是我曾经的学生余丽萍送给我的。
那封信是我去年深秋收到的。字迹遒劲有力,完全不像当年那个站在办公室门口攥着衣角的小姑娘能写出来的字。余丽萍如今在犍为职中就读,她在信里告诉我,自己在职中参加技能大赛拿了奖,还特意提到:“老师,现在遇到难题我再也不躲了。就像您当年说的,八十多分里藏着好多进步的种子呢。”
记忆突然被拉回五年前。那天,我正在办公室给几个孩子讲卷子,余光瞥见门口有个怯生生的影子。“余丽萍,进来呀。”她却往后缩了缩,声音细得像蚊子哼:“我考得不好……”
“有多不好?”我拉过一把椅子,她捏着卷子的手指泛白,好半天才憋出句:“八十多分。”我接过卷子翻了翻,故意夸张地“哎呀”一声:“这附加题的思路多妙啊,就是计算时手滑了吧?八十多分可是块璞玉,咱们把小瑕疵磨掉,下次就能闪瞎人眼了。”
她的铅笔在草稿纸上画第一笔时还在抖,等我们把错题捋顺,夕阳已经把办公室染成了暖橘色。收拾书包时,她忽然抬头:“老师,以前我觉得考不到九十分就是失败。”我帮她把橡皮塞进笔袋:“你看操场边的桂花树,有的枝丫开花早,有的晚些,但到了秋天,不都香得让人想多闻几下吗?”?
我前阵子组织学生去犍为职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竟然在门口遇见了余丽萍。她穿着学校的礼仪队制服,额前的碎发被发胶打理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从容自信。看到我时,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走上前:“老师,我今天要带学弟学妹参观我们学校呢!”
回校路上,热风裹着栀子花的甜香漫过来。我忽然想起余丽萍信上的那句话:“好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教育又何尝不是?比起试卷上的分数,那些藏在糖纸里的信任,躲在门框后的勇气,终于敢抬头说“我能行”的瞬间,才是孩子们最该养成的素养。
就像余丽萍信里最后写的:“您没教会我所有的题,但教会了我别怕做错。”或许我终究无法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但能陪着他们在跌倒时学会抬头,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自卑时看见自己的闪光点,便已是教育最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