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泸定县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前开营。
(关爱明天全媒体记者 范志俊 通讯员 袁飞 何虹 刘名 陈启平 徐陈鑫)在红色纪念馆里,聆听烽火岁月的红色故事,让爱国爱党的种子悄然在心底扎根发芽;走进科学基地,在奇妙的科学现象中探索,创新的火花就此点燃;踏上自然研学之路,俯身细察草木生长的奥秘,于一花一叶间读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
行走的课堂,别样的收获。盛夏的巴蜀大地,阳光热烈,青春的身影在各处跃动。7月4日,“老少同声颂党恩 携手奋进新征程”2025年四川省万名青少年夏令营主营暨遂宁市分营于射洪市3536三线城开营。在此前后,各地分营陆续启动。广大中小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在体验中锤炼品格,在探索中增长才干。
铭记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在主营暨射洪分营活动中,200余名营员分批参观了3536三线城。其前身为解放军3536工厂旧址,这座曾隐匿于群山、承载三线建设特殊使命的军工基地,见证了建设者为国防事业奉献热血的峥嵘岁月。如今,该基地已转型为以三线文化为核心的综合旅游目的地,通过保留的历史风貌和工业遗产展示,让青少年直观感受艰苦奋斗的“三线精神”。
“22名勇士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手持短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踩着铁索向对岸冲去……”7月14日,这段震撼人心的历史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前回响,甘孜泸定分营于此启幕。76名青少年与36名“五老”志愿者以“老少共学”形式开启红色之旅。营员们通过参观纪念馆、聆听红色故事、观看红色电影等系列活动,深切领悟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与飞夺泸定桥战斗的重大意义。
在南充营山分营,80名营员走进德乡仪陇。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他们深入了解朱德元帅的革命生涯;在张思德纪念馆,通过参观五个展厅,学习了张思德从穷苦孩子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光辉历程,聆听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回龙镇学生王金燕的发言道出大家的心声。
自贡分营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优势,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营员们走进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聆听大安区“五老”动情讲述江姐的革命故事;沿滩区关工委则通过讲述革命先烈、老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并组织营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和工业、环保园区,将红色教育与军事训练、国防启蒙巧妙融合;高新区关工委以“在旅行中学习党的历史”为主题,创新采用“1+1”辅导模式,每位营员结对一位“五老”志愿者,通过共学共研实现代际传承。“最打动人的是关工委‘五老’用亲身经历讲述党史,让教科书上的文字变得有温度。”营员家长文丹说。
体验科技 点燃探索热情
7月21日,绵阳涪城分营在成都启幕,60余名青少年踏上“探索科技世界 开启智慧未来”的科技之旅。营员们在七重空间大国重器互动体验馆穿梭古今,乘模拟飞行器穿越壮美峨眉,体验“复兴号”动车组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科技实操环节更点燃热情,“驾驶装甲车协同作战,操控战斗机翱翔蓝天……太奇妙了,课本知识瞬间鲜活起来!”一名小营员兴奋分享道。
在成都龙泉驿分营,科技探索环节将夏令营活动推向高潮。营员们在榫卯结构的探索中,从故宫飞檐到现代建筑,领略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动手制作桥梁模型,在实践中经历困惑与顿悟,锤炼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引领营员沉浸式探秘古蜀文明,是德阳分营的一大特色。通过“青铜神树探秘”“黄金面具解析”“古蜀祭祀场景复原”等特色项目,营员们近距离感受3000多年前的神秘文化,了解青铜铸造、图腾信仰等知识。活动在动手实践中显著提升营员的观察力、专注力与创造力,更使其深刻体悟考古工作的严谨与文化遗产的珍贵。
乐山分营的营员们化身“小小科学家”,走进峨眉山珍稀植物园。他们运用放大镜、温湿度测试仪等工具细致观察,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感受生命的奇妙。在博物馆和儒释道文化长廊的参观中,孩子们近距离观看了动植物标本、恐龙化石、地质矿产以及珍贵文物,领略了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能参加这次活动,我特别开心!”来自峨边彝族自治县的营员介佳雨兴奋地说,“原来书本外有这么多有趣的知识,真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参与!”
沉浸感受 传统文化润心
在本次夏令营中,营员们通过亲身实践,在指尖技艺与书香古韵中汲取养分,深刻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不朽魅力。
在成都青白江分营的绣川书院活动现场,营员们通过传统礼仪学习、《论语》诵读等活动,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悠长古韵。随后的非遗体验环节,大家亲手绘制川剧脸谱、捏制熊猫面塑,于指尖技艺中领略传统工艺的精妙。在内江隆昌市分营,80名营员一同参与“经纬穿梭?藤编魅力”体验活动。桌面上整齐排列的藤条,在专业手艺人手中化为精美的水果篮——从打底、塑形、延边、续接,再到最后的收口、修剪,从简单的“一上一下”基础编织到复杂的交叉缠绕技巧,每一步都让营员们目不转睛。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与同伴的互相帮助下,大家渐渐掌握技巧,作品从歪歪扭扭变得方正规整,杯垫、小篮子渐次成形。
除了亲手体验国家级非遗青神竹编的精湛技艺,眉山青神分营的营员们还怀着敬仰之心走进了三苏祠。在古柏森森、书香氤氲的庭院中,营员们齐声朗诵《六事廉为本赋》,从苏门家风中,深切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不朽魅力。营员黄楚馨在分享活动感悟时说:“这次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这些日常的技艺和代代相传的家训里。”
追忆烽火岁月,畅想宇宙苍穹,解锁古蜀文明密码,体验非遗技艺匠心……2025年四川省万名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