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如阳 德润童心

罗晓庆
2025-08-11

少先队员在黄继光纪念碑前表演红色文艺节目,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仰。


(关爱明天全媒体记者 罗晓庆 图/骆奇)这里是古蜀之源、重装之都,三星堆的文明光芒与现代工业的蓬勃生机在此交融,“德”与“阳”的精神内核深植城市血脉。街头巷尾,老少携手绘就文明画卷;乡间村落,关工人步履不停,以大爱传递温暖,滋养万千花朵。

大德如阳,德润童心。本刊采访组走进德阳,下基层、访学校,探寻德阳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灼灼初心:今年实施的“关爱明天零距离行动”覆盖29个社区,见证了德阳市关工委领导班子的实干担当;绵竹市剑南街道茶盘街社区,“社家校”有机结合带来的民风、学风新貌,令人赞叹;罗江区致力于惠民生的“医校共建”工程,正为青少年健康筑牢屏障……

浸润式教育

400余场红色宣讲惠及9万名青少年

2024年,德阳市关工委交出亮眼答卷:400余场红色宣讲让9万名青少年接受精神洗礼,“五助一帮”行动惠及1万余人次、投入711万元资金,“10元·微爱行动”汇聚999万元爱心善款……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是一位位关工人的坚守。

在黄继光纪念馆,常常有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凝神聆听“五老”讲烽火故事。这是德阳关工委“流动继光馆”红色教育活动的一个场景。2024年,这项创新举措走进了39所学校,4.6万名青少年在移动课堂中接受红色教育。中江县关工委更将继光精神融入艺术,通过文艺展演、军地共建等活动,让红色基因可感可触。

每至清明,什邡市“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中,都能看到孩子们将亲手采摘的白菊敬献于烈士纪念碑前的画面。这种浸润式教育正是德阳关工委的匠心之作——把思政课搬到红色遗址,让历史从书本走进心灵。

抓暖心帮扶

18个关爱项目精准滴灌

“廖同学,我给你送助学金来了。现在学习怎么样啊?有什么困难跟爷爷说……”在罗江区白马关镇的一户人家,“五老”又一次来到结对帮扶的困境学生家中。这样的场景在罗江区并不鲜见。罗江区实施的“N+1”精准关爱项目,为63名特困青少年提供持续帮扶,点亮了他们的人生梦想。

今年2月1日,广汉市“百爱圆百梦”活动现场,108名困境儿童的微心愿被一一点亮:一套画笔、一个篮球、一次动物园之旅……这些看似微小的心愿,凝聚着关工委“关爱不漏一个困境青少年”的承诺。在德阳经开区八角井街道,“周末学堂”坚守7年,10000余人次学生在这里获得免费课业辅导。正如德阳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王通才所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让每缕阳光都能找到需要温暖的角落。”

与此同时,公益事业阵线持续壮大。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以“聚点滴善举、做身边公益”的理念,设立了18个关爱项目。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20万元设“英杰助学育才专项基金”,董事长王军个人累计出资830万元设“信任基金”,聚焦科技教育与困境帮扶;德阳市微笑助学亲友团40余人2024年筹款30余万元,帮扶青少年130余人次;中江县联动爱加一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开展助学圆梦、法治宣传等活动,都在精准服务农村留守及困境青少年。

探科技育人路径

亮出13个一等奖成绩单

德阳市关工委立足本地“中国重装之都”的产业与科技人才优势,勾勒出“关工委+科创”的清晰路径。一方面,链接大型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的退休专家和技术骨干,组建“五老”科技工作团,积极开展“科普进校园”等活动;另一方面,创新实施“科学副校长”机制。联合市教育局、市科技局遴选了44名高素质科技人才,走进全市31所中小学校担任科学副校长,让9万余青少年受益;投入资金156万余元,建设“未来工程师”实验园地25个,精心设计了机器人编程、材料科学等特色课程,1000余名有科技兴趣、特长的中小学生参加课程。第四届全国青科赛四川省区域赛在德阳举办时,来自绵竹中小学校的参赛队伍捧回了13个一等奖,便是这条探索路径结出的硕果。

在什邡市,“科创助教团”的老专家带着孩子们探索机器人编程的奥秘;旌阳区“红领巾社会实践地图”引导2000余人次青少年用脚步丈量家乡……这些创新实践,正是德阳关工委根植地方产业沃土、精准对接青少年发展需求的生动注脚。

从线下到线上

6.8万名“五老”接力护成长

在德阳,6.8万名“五老”志愿者用倾情奉献编织青少年成长的守护网。荣获第十二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的李学建,带领“五老”宣讲员开展主题宣讲490余场,老同志们在宣讲、帮扶中持续发光发热;中江县退休教师们连续7年为留守儿童提供艺术教育;在旌阳区孝泉民族小学,老教师不辞辛苦地义务辅导留守学生,为残障儿童“送教下乡”……“大德如阳”的城市精神,正化作万千“五老”鬓角的星光,为下一代点亮成长之路。

2367个关工委组织、471个“两新”组织关工委,织就了覆盖城乡的关爱网络。随着“数字关工委系统”平台的建设,德阳正推动关爱工作从线下向线上延伸。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德阳关工委已绘就新的蓝图:持续推进“五老”宣讲团“百千万”工程,深化关爱六大项目,推进困境儿童、“五老”数据库建设,打造三星堆文化特色育人品牌……在这片“大德如阳”的土地上,关工人将继续以温暖守护成长,让每一朵花儿都能在阳光下尽情绽放。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