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心灵港湾”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攀枝花市仁和区公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全覆盖

石进梅
2024-09-23

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开展集体活动。


(文/ 图   通讯员 石进梅)


走进攀枝花市仁和区大河中学阳光成长工作室,柔软舒适的沙发和茶几映入眼帘。这个约9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有办公区、等待休息区、沙盘活动室和团体辅导室,工作室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活动。“我们在每个工作日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前来咨询的学生,问题大多集中在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处理、未来规划等方面。”大河中学心理老师薛玉琼介绍,工作室工作人员会根据学生心理情况,与其班主任、家长沟通,并提供相应的辅导方案,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大河中学阳光成长工作室是近年来仁和区关工委联合区教体局,指导辖区公立学校建设的心理辅导室之一。这些心理辅导室通过开展各种辅导工作和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在班里,我曾因为同学们不喜欢跟我玩而感到孤独。经过老师的开导后,我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同学相处,感觉放松了很多。”仁和思源实验学校学生小赵表示,在学校心理辅导室老师的帮助下,她更加享受学校生活了。

在仁和区,像小赵这样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轻度风险预警的小学生,占比达到4.69%。心理辅导室为这些孩子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仁和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心理辅导室——阳光心育成长中心配有2名专职心理老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辅导活动。如针对“小升初”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的个体、团体课程;面向初三学生开展的中考释压类辅导课;以及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青春期困惑方面的心理讲座。学校德育副校长彭露介绍,仁和思源实验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一体”、五育并举、劳动实践等活动中,成长中心还结合学校每年的阳光体育节、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释放压力的平台。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联动机制,着力构建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我们会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普查、访谈等活动,并针对预警学生及时开展心理辅导,每学期还会邀请医院心理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薛玉琼表示,“以工作室为平台,家、校、机构、医院协同,共筑学生心理健康屏障。”

“过去我对孩子期望太高,自己性格也比较强势,有段时间和孩子关系很紧张。”大河中学高三学生家长李女士表示,“学校定期开展的心理健康讲座帮了我大忙。每次课程我都认真学习,按老师教的理念,调整自己的沟通方法。现在孩子有心里话也愿意跟我说了。”

如今,仁和区21所公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已全部建设完成,并充实了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常态化开展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处置学生异常心理行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变化,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急迫性。”仁和区关工委执行主任邓章权表示,“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联动合作,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