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1月召开的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自觉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好、实施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改革创新,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创造性。”全省关工委工作会议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之卷上,改革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短视频与算法推送构建起“信息茧房”、全球化进程催生多元价值的碰撞、社会的发展转型加剧了代际间的认知断层与情感疏离……青少年群体的需求变迁与新时代的新要求,叩击既有关心下一代工作模式的边界。
站在时空交汇的经纬线上,改革坐标清晰可辨。
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蓄势之年。年初,DeepSeek(深度求索)一鸣惊人,机器人舞蹈惊艳春晚,电影《哪吒2》票房再创新高……一个个“现象级”突破令世人赞叹,展现着改革创新的蓬勃活力。今年,是中国关工委成立35周年,四川省关工委也即将迎来成立35周年。推动实施关心下一代工作改革创新,既需坚守“银发丹心护春苗”的初心,更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魄,破解新形势新任务下青少年成长难题。
以“深改”之笔,奋力书写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四川新篇章:
——体制机制创新,让组织动能“强起来”。积极顺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关心下一代工作与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融合发展路径;坚持组织、服务双管齐下,推动“五老”工作室和“五老”工作团专业化、特色化建设,探索推广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和“五老”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机制,使银发力量在关爱工作中焕发新光彩。
——工作方法革新,让育人效能“活起来”。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双向促动,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关工委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以数字化赋能立德树人、助弱帮困工作:借力AR技术构建沉浸式红色教育课堂,运用大数据实现困境儿童动态管理,让“即时”“精准”“有效”的普法之光照亮成长暗角。
——推动蜀地关爱工作向新,让关爱品牌“亮起来”。发挥“五老”在助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助力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养和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帮助流动儿童更好融入城市社会;深化川渝两地关工委合作交流,开展“川渝携手·关爱明天”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川渝关工交流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添温暖亮色。
当“五老”的经验智慧与AI技术共舞,当直播间里银发主播与“Z世代”隔屏对话,当假日里留守儿童的欢笑声响彻校园——且看川蜀大地,改革劲风过处,一幅新时代关爱事业蓝图渐次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