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安岳县图书馆:让青少年在“玩”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2025-08-08

“咚!”石块道具砸落的脆响刚落,小演员扮演的司马光已扑上前拽出“落水”同伴。童声欢呼像炸开的烟花,混着鼓点般的掌声,在图书馆里撞出满室滚烫的热闹……7月24日,10多个孩子正把《司马光砸缸》演得活灵活现,这不是课本里的文字,是资阳市安岳县图书馆暑期营里能摸、能闻、能笑着打滚儿的日常。

这个夏天,图书馆藏着让200多个孩子挪不开步的魔力。12场体验像串洒满阳光的冰糖葫芦:漆扇描金时,金粉在扇面“走”出流动的云彩;古法艾草锤一敲,草木清香顺着指缝往心里钻;编花篮的指尖翻飞,转眼“长”出能装笑声的小筐;扎染布泡进染缸,拎出来便是会呼吸的蓝白星空;《大禹治水》的故事也从书页跳出来,成了孩子们脚下会“动”的舞台。

“往年娃追着平板跑,今年天不亮就催‘去图书馆不’!”家长周小琴划着相册,笑纹里盛着蜜,“现在他抱书能蹲一下午,折的纸鸢能追云彩,还指着扎染布说‘这是老祖宗的魔法’,我们也学会了陪娃在故事里打滚儿。”

“得让孩子一头扎进‘玩’里,文化才能顺着血脉淌下去。”图书馆负责人的话藏着窍门。这场把看书、非遗、玩伴拧成一股绳的尝试,让书香里多了布料的软、颜料的艳、故事的甜。孩子们在“演”里嚼出故事的魂,在“做”里触到老手艺的暖,传统文化顺着指尖、眼神、笑声,悄悄钻进心里。(资阳市安岳县关工委 邓琼英 安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