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翠法之家”:把“法徽”涂上彩虹 ——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的托管手记

2025-07-25

法槌落下,一声清脆的“当”响,却不再只是庭审的开始。

7月7日,在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法院的穹顶之下——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持续7年的城市爱心接力:在翠屏区人民法院党组和翠屏区关工委等部门的联合推动下,翠屏区人民法院第七期“翠法之家”干警子女暑托班如期开班。

七年前,它是解决“看护难”的权宜之计;七年后,它已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微观样本。“翠法之家”暑托班是将干警子女的孤独假期改写为“公平与爱”的共同记忆。作为四川省“逐梦扬帆计划”的志愿者大学生,这个暑假我被分到翠屏区人民法院“翠法之家”干警子女暑托班担任志愿老师,协助开展体育、艺术、科普等素质课程,任务是把70个“干警娃”的假期,从“法院后院”变成“快乐星球”。

“姐姐,你能教我画法徽吗?”这是暑托班开班第一节书画课上5岁的果果,拿着彩色铅笔坐在课桌上,奶声奶气地让我教她画画。他的爸爸是刑庭法官,暑假总是被卷宗“绑”住。从三岁上幼儿园开始,她的暑假便一直在暑托班度过。三年流转,三个盛夏,她像一茎小苗,在暑托班的土壤里舒枝展叶。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她参加四川省优秀艺术人才大赛获得幼儿声乐组二等奖。我给果果一盒彩色铅笔,她却在法徽轮廓里涂满粉色。“这是给爸爸的天平加一颗爱心,”她说,“这样他敲槌就不累了。”那一刻,庄严与童真第一次同框。

今年的“翠法之家”暑托班还增加了一项特色活动“小小法官体验”。作为大学生志愿者的我在组织参与完整场活动后,最大的体验只有一句话:当程序正义被拆成孩子能抱得动的积木,法治就不再是课本里的黑体字,而是他们掌心里真实发光的温度。我们带着小朋友们参观审判庭,让他们切身体会爸爸妈妈在一线工作的真实情况;我们组织开展“模拟法庭”,将卷宗翻译成“童话”,让小朋友们在游戏中明白法律的真谛,将法槌敲出了真正的“童声法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排队来敲“结槌”,作为志愿者的我将法槌交到孩子们手中的同时,更把爱、公平和温度悄悄放进他们的手中。

正如区工委梁绍化主任所说“这是一项传递温暖、播种希望的事业。”“翠法之家”暑托班凝聚着翠屏区法院党组对干警的关爱之情,更包含着区关工委、工会、妇联、团区委等单位的鼎力支持,彰显着社会各界对法院干警的关心关怀,解决了一线干警的“后顾之忧”。而我,作为志愿者,终于明白:法治教育不是灌输规则,而是让孩子亲手把规则拼成可以拥抱世界的模样。(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法院“翠法之家”暑托班志愿者 宋婉宜)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